《不宜流通人民币、硬币》知识

发布日期:2019-01-18
分享到:

2018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不宜流通人民币 硬币》金融行业标准JR/T 0162--2018,规定了不宜流通人民币硬币的类别及判定指标。那么,什么样的人民币硬币属于不宜流通人民币呢?

不宜流通人民币硬币外观、质地、防伪特征受损,变色变形,文字、数字、图案模糊,规格、重量发生变化,影响正常流通的人民币硬币有以下7种情形:规格、污渍、磨损、变色、变形、孔洞、裂痕。 

一、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有直径、重量与标准值相差大于5%边部厚度与标准值相差大10%情形之一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值见表一。 

表一 

 

二、污渍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因受到侵蚀,形成不可去除的污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值见表二): 

(一)币面单个污渍面积大于标准面积的5%, 

(二)多个污渍累计面积大于标准面积的10%; 

(三)污渍遮盖文字、数字、图案之一,影响辨别面额或真伪。 

表二 

 

三、磨损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磨损,形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值见表三): 

(一)币面出现一处磨损,深度大于0.1mm,磨损面积大于标准面积的5%; 

(二)币面出现多处磨损,深度大于0.1mm,累计磨损面积大于标准面积的10%; 

(三)币面文字、数字、图案之一受损,影响辨别面额或真伪。 

表三 

 

四、变色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因自然氧化、火烧等原因,使币面色泽发生较大改变、图案模糊不清,或光泽度变暗,影响辨别面额或真伪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 

五、变形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扭曲、弯折、凸起、凹坑或其他变形,其最低面直径与最高面直径差值大于1mm,或整体厚度与标准边部厚度差值大于1mm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 

六、孔洞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可见光孔洞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 

七、裂痕 

人民币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裂纹或裂口及划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值见表四): 

(一)币面边沿内出现裂纹或裂口,径向深度大于1mm,单个裂纹或裂口长度超过3mm,且累计长度大于标准周长的10% ; 

(二)币面出现划痕,径向深度大于1mm,单个划痕长度大于2 mm,且累计长度大于标准周长的15% ; 

(三)文字、数字、图案之一受损,影响辨别面额或真伪。 

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