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25年9月15日—21日,金融日为9月19日。
三、宣传重点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大局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8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
——2023年7月,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系列阐述了事关网络安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对网络安全工作作出了“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四个坚持”的提出,为网络安全事业进一步锚定了发展航向。
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
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网络安全重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表决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中国网络空间法治的重要里程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6月10日表决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关于数据安全的首部法律,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为各行业数据安全提供监管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该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由国务院于2021年8月17日正式发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在《网络安全法》框架下全面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基础性法规,是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立法、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化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重器和重要里程碑。
(四)电信诈骗案例剖析
1.冒充银行客服类诈骗
违法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信息,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发送虚假的银行卡查询链接,要求被害人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并引诱被害人告知银行短信验证码,从而划走资金,导致被害人财产损失。
安全提示
(1)接到陌生电话必须核实对方身份,对于自称工作人员的人,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2)对于所谓“工作人员”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不点击、不扫描,避免遭受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的侵害。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3)“96110”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如遇到此号码打来的电话,务必接听。
2.征信修复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以退款或直接跑路。
安全提示
(1)“征信修复”是完全不存在的概念。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
(2)金融消费者如果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3)金融消费者应树立依法理性维权意识,直接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进行征信异议申请或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依法合理维权。
(4)金融消费者应珍爱信用记录,提高信用意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